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层面
焦虑障碍或抑郁症可能引发情绪上的不稳定。研究表明,全球约5%的人群患有抑郁症,这种状态通常伴随着易怒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慢性压力会显著影响情绪调节功能。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神经系统可能过度活跃,使人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2.生理因素
激素波动,例如女性在经前期、孕期或更年期,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变化,可能出现明显的情绪不稳定。
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区域(如额叶皮层)的功能。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高质量睡眠,但数据显示,超过30%的人存在睡眠问题。
血糖波动,例如空腹状态下血糖下降,会导致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从而诱发烦躁情绪。
3.生活习惯
长期饮食不均衡,例如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品,可能导致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并间接影响大脑功能。
缺乏规律运动可能降低内啡肽水平,减少心理上的放松感。研究指出,每周至少3-5次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改善情绪状态。
4.疾病或药物影响
某些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因激素水平紊乱导致情绪异常。
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也可能出现副作用,表现为易怒或焦虑。
如果烦躁易怒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功能受损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结构、适度锻炼以及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缓解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