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这些药物容易穿透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组胺受体,从而引发嗜睡。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相对较少通过血脑屏障,但高剂量时仍可能出现轻度嗜睡。
2.镇静安眠药: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通过增强大脑内γ-氨基丁酸信号传递,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多用于失眠和焦虑状态。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也主要用于改善睡眠问题,但副作用包括白天的残余困倦感。
3.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
某些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如米氮平)会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组胺受体和五羟色胺受体,导致明显的嗜睡。
某些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氯氮平)也可能因其镇静作用引发非特异性的困倦。
4.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通过激活阿片受体来减少疼痛信号传导,同时也会引起镇静和嗜睡。
5.抗癫痫药:
某些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加巴喷丁)通过稳定神经元兴奋性,可能导致瞌睡或注意力下降。
6.降血压药:
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通过影响中枢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导致显著的疲劳和嗜睡。
7.其他药物:
感冒药:很多复合型感冒药中含有第一代抗组胺成分,会引发嗜睡。
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托哌酮):通过减弱神经肌肉传递作用缓解肌肉紧张,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
当服用上述药物后出现困倦或嗜睡症状,应合理安排作息和避免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驾驶或操作机器。如果嗜睡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建议联系医师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