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调节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练习,有研究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波动。
建立认知平衡:每天记录情绪触发点,并分析事件的实际影响,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缓解过度反应。
增强自我接纳:适当给予自己正面评价,避免过分批评自身。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2.生活习惯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有助于稳定情绪。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镁、锌的食物,例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神经系统健康。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高糖食物的摄入,这些可能加剧神经兴奋性和情绪波动。
3.运动干预
中低强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如快走、瑜伽或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释放,帮助提升情绪稳定性。
避免过量运动:过度疲劳可能进一步引发敏感性增加,因此运动计划需适度。
4.社交和环境优化
建立支持系统:选择积极而理解自己的朋友进行交流,他们的支持能缓解孤独感和压力。
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嘈杂、冲突频繁或光线不佳的环境,以减轻外界刺激对情绪的影响。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长期感到情绪失控或者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也可能是短期有效的辅助手段。
敏感并非缺陷,而是一种特质。通过逐步调整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更从容地应对日常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