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对于发热:
发热通常是机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如果体温低于38.5℃且无明显不适,一般无需用药。
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头痛、乏力等不适,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严格按照剂量服用,避免过量。
保持良好的体温监测,每4-6小时测量一次,并注意观察是否有伴随的其他异常表现。
2.出汗的管理:
出汗是发热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发热后期降温时易出现多量出汗。
注意补充水分,推荐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脱水。
勿穿过多衣物,保持身体适度散热,但也不能受凉。
3.鼻塞的缓解:
温盐水冲洗鼻腔可以帮助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并减轻鼻塞症状。
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含有伪麻黄碱的药物)可能有效,但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室内保持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4.病因的判断:
若症状仅限于鼻塞、轻微咳嗽和低热,大多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
如伴有高热持续不退、浓痰、耳痛或严重喉咙痛,应警惕细菌感染,此时可能需要就医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需要同时注意的是,休息对于身体恢复非常重要,应保证每日7-8小时的充分睡眠,并减少体力活动。如发热超过3天、症状明显加重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