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嗅觉丧失:感冒引起的嗅觉丧失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鼻黏膜炎症有关,炎症造成鼻腔堵塞和气味传递受阻。部分病毒可能影响嗅觉神经功能。一项研究发现,感冒后嗅觉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数周内自行恢复,大约90%的患者可在6个月内完全恢复。
2.全身出汗:感冒期间出汗通常是机体调节体温、排除病毒毒素的表现。大量出汗可能是因为发烧后的散热过程,也可能与体内自主神经系统活跃有关。如果出汗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需警惕体液流失过多,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处理方式:
保持鼻腔通畅: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鼻或蒸汽吸入缓解鼻塞。避免长期或频繁使用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以免引起药物依赖。
补充水分:每天建议饮用1500至2000毫升水,同时适量饮用温热饮品,如姜茶、蜂蜜水,有助于促进循环和排汗。
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身体康复期需要充足的能量储备。
平衡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以增强免疫力。
避免刺激性环境:减少暴露于冷空气、烟雾或化学气味,否则可能加重鼻腔黏膜不适。
如果嗅觉丧失超过两周未改善,尤其是伴随严重鼻塞、持续头痛或高热,可能提示鼻窦炎或其他疾病;全身出汗若伴随明显虚弱或脱水症状,可以采取口服补液盐以预防电解质紊乱,并尽快咨询医生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