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化学结构:
抗利尿激素是由九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肽,属于非环状短肽链。其具体序列为: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其中,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形成环状结构,这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理功能: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中的集合管,增加水的重吸收,从而在体内维持水盐平衡。它通过与结合在肾小管细胞上的V2受体相互作用,促进水通道蛋白的插入,增加水的透过率,减少尿液的排出。
3.分泌调控: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到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的严格调控。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反之,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或血容量增加时,其分泌会减少。
抗利尿激素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血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异常分泌可导致疾病,例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尿崩症和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希阿迪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