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基础处理
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正确姿势。长期的不良姿势是颈椎区域疼痛的重要诱因。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弧度。建议枕头高度控制在8-12厘米,以支撑头颈部。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炎症反应,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塞来昔布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尽量随餐服用并避免长期使用。
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嗜睡等影响,应谨慎服用。
若存在神经根压迫或严重症状,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或局部注射。
3.物理治疗
推拿与按摩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但操作不当可能加重问题,因此需由专业人员进行。
牵引疗法通过轻柔拉伸颈椎缓解受压的神经,仅适用于特定病情且需在严格监控下实施。
理疗如超声波、电刺激及红外线疗法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
4.康复训练
主动锻炼有助于恢复颈椎功能,如颈部等长收缩练习和肩颈放松运动。坚持每天进行3-5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5秒。
游泳尤其是仰泳,对增强背部和颈部肌肉力量较为有效,建议每周进行2-3次。
5.手术治疗
如果因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导致严重神经压迫且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行显微外科手术,清除压迫源。
手术风险和费用较高,需结合病情、年龄及身体耐受情况综合判断。
颈椎疼痛若长期持续或伴随手麻、头晕等症状,可能提示神经功能受损,应尽早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例如X线、CT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