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腰椎间盘的结构特点:腰椎间盘位于腰椎之间,具有缓冲震荡、分散压力的作用。站立和走路时,腰椎需要承担上半身的重量。研究表明,在站立状态下,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躺卧时高出约一倍,而在行走过程中,这种压力会因动态活动而进一步增加。
2.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当椎间盘突出后,其内容物(髓核)会向外膨出,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这种压迫可导致神经炎症和传导障碍。在站立或行走时,由于体重负荷集中在腰部区域,突出的椎间盘和神经根间的接触面积可能增加,从而加重神经刺激,引起疼痛。
3.肌肉和韧带作用:站立和走路需要腰部稳定肌群和韧带的协作工作。当腰椎间盘突出时,为了维持平衡,周围肌肉容易出现代偿性紧张。这种紧张会对突出部位产生额外的牵拉力,加剧局部疼痛。同时,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还可能诱发肌肉疲劳,使疼痛感更加明显。
4.生物力学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常会改变姿势以减轻疼痛,但这种代偿性姿势会导致身体力线偏移,进一步增加对某些椎间盘区域的压力。例如,有研究显示,前倾或侧弯的姿态可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的压迫更加严重。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步行,采取正确的姿势,并结合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症状并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