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急性期(0-2天):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瘀血。建议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冷敷,在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每隔几小时一次,以减轻肿胀和缓解疼痛。
2.炎症反应期(2-7天):此时肿胀可能会持续,但疼痛逐渐缓解。可以开始使用热敷,并适度抬高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积液。
3.修复期(1-3周):组织开始修复,新生的胶原蛋白纤维逐渐形成。此阶段可进行一些轻柔的活动,例如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练习。
4.重建期(3-6周):随着组织的重建,受伤部位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以帮助恢复踝关节功能。
5.功能恢复期(6-8周):大多数日常活动可以恢复,但剧烈运动仍需谨慎。在此期间,可尝试慢跑或骑行等较低强度的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
6.全面恢复期(8-12周):经过充分的康复训练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可以参与大部分体育活动。
7.长期维护期(12周以上):尽管已经恢复正常活动,但继续进行预防性训练和加强踝关节力量和稳定性,避免再次受伤十分重要。
整个恢复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锻炼计划以及密切关注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以保证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