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形成过程:在胎儿发育期间,脐带连接胎盘和胎儿,为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出生后,脐带被剪断并逐渐干燥、脱落,形成肚脐。
2.位置与功能:脐带存在于胎儿期,与胎盘直接相连,其主要功能是支持胎儿生长所需的生理交换。肚脐则是皮肤上的一个标志,无特定生理功能,只是脐带残端愈合后的遗留痕迹。
3.生理解剖:脐带通常长度约为50至60厘米,直径约为1至2厘米,内部含有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被胶状结缔组织包裹。肚脐外观因个体不同而异,但本质上是腹部皮肤的一部分。
4.临床意义:肚脐在出生后健康管理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如婴儿期肚脐护理、防止感染等。但其主要功能已随脐带的消失而终止。
虽然肚脐眼和脐带在生命早期密切相关,但它们在解剖学、功能和临床意义上有显著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肚脐的清洁与卫生,以防止潜在的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