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继续观察与辅助排石
对于体积较小(通常<6毫米)的结石,可能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随尿液排出。期间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排石:
增加饮水量,每日保持尿量达到2-3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和促进结石排出。
适度运动,如跳跃、快走等,可通过重力促进结石移动。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1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帮助结石更容易排出。
2.影像学复查
如果结石长时间未排出或者出现不适症状,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B超或CT)了解结石的具体位置、大小及形态,评估是否存在输尿管梗阻或肾积水。如果结石直径大于10毫米,自行排出的可能性较低,需考虑进一步治疗干预。
3.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影像学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再次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于易碎的结石可能有效。
输尿管软镜手术,通过内镜将结石取出,适用于中、小型结石或碎石残留。
经皮肾镜手术,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的结石,尤其是堵塞导致严重肾积水者。
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仅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
4.预防并发症
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高热、恶心呕吐或无尿情形,提示可能伴随输尿管梗阻、感染或急性肾功能损伤,需要立即就医。临床上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通过输尿管支架植入或肾造瘘解除梗阻。
尽早干预未排出的尿结石可以降低对肾脏的潜在损害,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