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花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
1.临床分期:
梅毒分为四个临床阶段:初期、二期、潜伏期和三期。初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3周内出现无痛溃疡。二期梅毒可能在6周到6个月后表现为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潜伏期梅毒没有明显症状,但血液检测依然阳性。三期梅毒则可能在多年后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
2.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包括非特异性试验(如RPR、VDRL)和特异性试验(如TPHA、FTA-ABS)。初步筛查多采用非特异性试验,确诊则需结合特异性试验。
3.治疗效果及预后:
梅毒对青霉素非常敏感,标准治疗方案为长效青霉素G肌注。初期和二期梅毒经过一次治疗即可治愈,而晚期梅毒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最佳,可完全避免并发症。
4.传播途径及预防: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先天性梅毒)。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以及孕期筛查是有效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和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梅毒,防止其进展至晚期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