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小肠:
小肠出血较为少见,占下消化道出血比例约5%-10%。常见原因包括梅克尔憩室、克罗恩病、肿瘤以及血管畸形等。
十二指肠远端至回肠末端均为可能的出血部位,特别是有溃疡或炎症的情况下。
2.结肠:
结肠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一个主要来源,占比约70%。其中,肠道憩室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在结肠左侧。
其他包括缺血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感染性肠炎。
息肉或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慢性或急性出血。
3.直肠及肛门:
出血来源包括痔疮、直肠裂口、直肠炎和肛门周围疾病。
痔疮是成人便血的最常见原因,多表现为无痛且鲜红色的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
4.全段病变:
血管发育异常可遍布整个下消化道,例如血管扩张症,常见于老年人,容易导致间歇性无痛性出血。
全身性疾病如凝血障碍,也可造成全下消化道的弥漫性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和原因的差异,临床表现从轻微血便到大量失血性休克不等,需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