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肌肉因素:肛门及直肠的正常位置依赖于盆底肌群的支持,尤其是提肛肌。如果长期便秘导致排便用力过度,或因分娩过程中产道扩张导致盆底肌损伤,这些肌肉可能会变得松弛或受损,从而难以维持肛门及直肠的正确位置。
2.支持组织改变: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胶原蛋白含量减少可能削弱肛门周围的韧带、筋膜等支持结构。某些个体由于遗传原因可能存在结缔组织强度较弱的问题,更容易出现组织支撑不足。
3.慢性腹压增加:长时间的腹部压力增加会促使盆底组织逐渐松弛。例如长期咳嗽、慢性便秘、肥胖以及频繁提重物等,都可能通过累积效应导致肛门下垂。
4.分娩相关因素:多次分娩或难产可能对盆底造成较大损伤,包括神经、血管及肌肉的损害,影响局部结构的支持能力。
5.其他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害或盆腔手术后并发症,也可能干扰盆底区域的神经控制,进一步导致肛门区域功能下降。
肛门下垂不仅可能引发局部不适,还可能影响正常排便功能。对于症状明显或反复发作的人群,应及早就医评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