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导致的出血: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分为内痔和外痔。内痔出血通常是鲜红色,不伴有疼痛,多在排便后滴血或染于纸上;外痔则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肿胀。长期便秘或腹泻、久坐久站可能加重病情。
2.肛裂引起的出血:多由排便过于用力、大便干硬摩擦肛管造成,血液呈鲜红色,伴有剧烈的灼痛感。疼痛通常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并在排便结束后持续一段时间。慢性肛裂还可能形成皮赘或感染。
3.炎症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疾病可能导致直肠或结肠部位的黏膜破损,从而造成排便时出血,血液通常混杂于大便中,还可能伴有腹泻、腹痛或全身乏力。
4.息肉或肿瘤: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初期可能表现为少量便血,血液颜色因部位不同而变化,如靠近肛门的病变多为鲜红色,而较远部位的出血可能呈暗红色或咖啡色。
5.感染或其他创伤:如肠道感染、使用不适合的清洁工具或长时间用力排便,也可能导致局部黏膜受损,出现少量血迹。
需注意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体重下降、大便形状改变等。如发生频率增加或出血量明显增多,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