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成因:
脑性瘫痪主要由于胎儿发育异常、大脑损伤、缺氧等因素引起。
早产婴儿更容易出现脑性瘫痪,约有10%至15%的脑性瘫痪病例与早产有关。
新生儿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严重的黄疸也可能导致脑性瘫痪。
2.常见症状:
肌张力异常,如过度紧张(肌肉僵硬)或松弛无力。
运动协调障碍,包括手部动作不协调、走路困难或平衡问题。
语言和认知功能可能受损,一些患儿会出现学习障碍或智力低下。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伴有癫痫发作、听力或视力问题。
3.干预措施:
物理治疗:帮助提高肌肉力量、灵活性及运动协调能力。
职业治疗: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并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言语治疗:增强沟通技巧,提高发音和语言能力。
药物治疗:用于控制肌肉痉挛和可能伴随的癫痫。
外科手术: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矫正手术以改善行走或姿势。
4.生活管理:
营养支持:确保提供平衡的饮食,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环境调整:创造一个安全、无障碍的居住环境,有助于减少意外。
社会支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增进心理健康,并获得社区资源支持。
脑性瘫痪患者需要持续的医疗支持和家庭关怀。早期诊断和全方位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