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使用镇痛药物
手术后,通常会根据疼痛程度使用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轻中度疼痛时,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严重疼痛时,会考虑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术后病人有时会使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通过静脉或硬膜外导管注射镇痛药物,根据自身需要控制药量。
镇痛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恶心、便秘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局部镇痛技术
硬膜外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持续输送局部麻醉剂和微量阿片类药物,有效缓解躯干部位的疼痛。
神经阻滞或区域麻醉:通过特定药物对相关神经进行阻断,可缓解局部疼痛。
3.心理及心理支持
疼痛不仅仅是身体感受,还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焦虑、恐惧可能加重疼痛感。通过向病人解释疼痛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或适当放松训练,例如冥想或深呼吸练习,也被证实对缓解术后疼痛有效。
4.非药物方法
理疗:包括热敷、冷敷和超声波理疗等,对部分患者有一定辅助效果。
针灸: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痛觉传导通路,有助于缓解疼痛。
音乐疗法:听舒缓的音乐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5.饮食与恢复
手术后消化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必要时使用肠外营养维持能量供给,以避免过早进食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营养均衡且易消化的饮食,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总体康复。
6.及时就医
如果疼痛异常剧烈、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吻合口瘘等,尽快联系医生。
术后疼痛管理既要注重短期效果,也应关注长期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恢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