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是什么

2025-01-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其特点是胃黏膜受损限于表层,未深入到深层组织。它通常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可能由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

1.发病机制: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胃黏膜充血、水肿,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炎症一般局限于胃黏膜的上皮层和浅层腺体部分。

2.常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浅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约占50%-80%的病例。

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饮酒、爱好辛辣食物或高盐饮食,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

胃酸分泌异常:过多或过少的胃酸分泌均可能干扰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其他原因:如吸烟、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或免疫紊乱。

3.症状表现:

上腹部隐痛或灼烧感,症状常与进食相关。

食欲减退、恶心甚至呕吐。

消化不良及饱胀感,尤其在餐后较为明显。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胃镜发现胃黏膜有炎症改变。

4.检查与诊断:

胃镜检查:是诊断浅表性胃炎的金标准,可直观观察胃黏膜充血、水肿情况。

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确认是否感染。

病理活检:必要时取胃黏膜样本进一步明确炎症性质。

5.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以减少胃酸分泌,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规律饮食习惯。

定期复查:对于反复发作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严重的浅表性胃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增加胃癌风险。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长期使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病因诱发。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