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食管反流的病理机制
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从而产生烧心、反酸等症状。这通常与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减弱、腹压增加或胃排空延迟等因素相关。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甚至癌变。
2.偏方的常见问题
部分所谓的偏方提倡进食碱性食物(如苏打水),以中和胃酸,短期内可能缓解不适,但容易引起酸碱平衡紊乱,过度使用可能损伤胃肠道。
一些草药类偏方可能含有未知成分或潜在毒性,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或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有相互作用的风险。
偏方无法修复器官结构上的问题,如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
3.科学的干预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餐后至少保持两小时直立姿势;夜间可适当抬高床头15-20厘米。
调整饮食习惯:减少摄入刺激胃酸分泌和食管括约肌的食物,如咖啡、酒精、巧克力、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加重反流症状,减重能够有效缓解。
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药是常用药物,需遵医嘱服用。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或药物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
4.注意事项
任何尝试使用偏方的人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呕血等警示信号,应立即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盲目相信偏方可能延误病情,科学诊疗才是改善食管反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