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保持生命体征监测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需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心率加快(超过每分钟100次)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
2.观察呕吐物及排便情况
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判断出血部位和量的重要依据。如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鲜红色,提示胃内容物混合血液;如出现柏油样便则提示消化道出血量较大。需记录每天的呕吐次数、量以及大便的性质,以便医生准确评估病情。
3.保持禁食状态
急性期应完全禁食,以避免刺激胃肠黏膜增加出血风险。在病情缓解后,可根据医嘱逐渐过渡至清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随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4.头低足高位或平卧位
出血患者可以采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重要脏器如大脑和心脏的供血。若呕吐频繁,则需将身体侧卧防止误吸,避免继发性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纠正失血性贫血
大量失血可能引起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血浆或其他血制品,同时补充铁剂或叶酸。在输血时需要关注是否有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或皮疹。
6.药物使用护理
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或促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并定期评估药物疗效。
7.心理护理与环境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并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部干扰,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8.预防复发
慢性病史如胃溃疡或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管理基础疾病。同时,戒烟限酒、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均衡饮食是控制复发的重要措施。
遵循上述护理要点能够有效帮助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