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2025-02-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在颅内动脉中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导致血流受阻,从而增加中风等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1.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在动脉壁上堆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当这些斑块在颅内动脉中形成时,就被称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2.流行病学数据:这种疾病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占缺血性中风原因的30%至50%。与此相比,白人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年轻化趋势也开始显现。

3.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以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等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因素,因为它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4.临床表现:轻度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时可以引起头痛、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是中风。

5.诊断与检测: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观察动脉的狭窄情况。

6.治疗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控制和外科手术。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以恢复血流。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且常见的脑血管问题,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有效管理和预防相关并发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