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因: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风险。
环境因素:暴露于放射线或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可增加患病几率。
免疫系统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都可以是诱发因素。
2.症状:
全身疲劳:由于红细胞减少引起贫血,患者常感到乏力。
感染风险增加:由于白细胞异常,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易瘀斑、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等症状。
骨骼疼痛:骨髓中充满不正常淋巴细胞,引发骨骼和关节疼痛。
3.诊断:
血液检查:显示异常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
骨髓穿刺:通过骨髓样本分析确诊类型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扫描等,用于评估是否有器官受累。
免疫表型分析:识别具体的淋巴细胞亚型,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4.治疗:
化疗:主要手段,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
放疗: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高能辐射治疗。
干细胞移植:通过移植健康干细胞恢复正常血液生成功能。
靶向治疗:采用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是一种严重且快速进展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