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药物治疗:
高渗溶液:使用如甘露醇或高浓度盐水,能够通过渗透作用降低颅内压力。通常剂量为1-2g/kg,每4-6小时一次。
利尿剂:呋塞米等,通过利尿作用减少体内水分,从而降低颅内压力。
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和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2.手术干预:
去骨瓣减压:适用于大面积脑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去除部分颅骨以减轻脑组织受压。
血肿清除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适用于中、大量脑出血患者。
3.支持疗法:
机械通气:对于意识不清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正常氧合。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适当范围,避免进一步的脑出血或缺血性损伤。通常目标血压为收缩压140-180mmHg。
温控管理: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避免发热引起的代谢加快和颅内压升高。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