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等。
黄芪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可提高免疫力;当归养血活血,能缓解疼痛;川芎和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
通过辨证施治,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中药外用
常用的中药外用方法包括膏药、贴敷和熏洗。膏药如麝香追风膏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贴敷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直接贴于疼痛部位,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这些方法通过局部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感。
3.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内关等。
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对皮肤、肌肉的机械刺激,能够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癌性疼痛,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同时需注意与其他治疗手段的配合,实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