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抗凝治疗:
首选药物为低分子量肝素(LMWH),通常在最初的5至7天内每日注射一次。
接着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到3.0之间。通常需持续3至6个月。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如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也可用于长期抗凝。
2.溶栓治疗:
用于严重症状或有较高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包括全身性溶栓和局部导管引导溶栓。常用药物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风险包括出血,因此需权衡利弊。
3.机械治疗:
适用于抗凝或溶栓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如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借助导管或其他器械移除血栓。
静脉滤网可放置在大静脉中,用于预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减少长期并发症如静脉功能不全或复发的风险十分重要。定期随访和监测药物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确保成功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