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炎性因子包括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s)。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引发各种生理反应。例如,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同时也参与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2.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也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PAF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它在过敏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理状态中发挥作用。
3.前列腺素(PGs)和白三烯(LTs)是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脂质类炎性因子。前列腺素如PGE2可以引起发热、疼痛和血管扩张;而白三烯如LTC4、LTD4则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4.布鲁斯卡明和组织胺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组织胺主要通过H1受体引起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局部红肿和瘙痒。
虽然炎性因子在急性感染和损伤时对于清除病原体和启动修复过程非常重要,但其过度或持续的释放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和相关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常需要平衡炎症反应,以防止炎性因子的过度活跃对机体造成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