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代谢调整:在减少热量摄入的过程中,身体可能会逐渐适应较低的能量供应。这种适应过程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使得机体对能量的需求降低,从而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2.激素水平变化:饥饿感主要由激素如胰岛素、瘦素和胃饥饿素调节。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可能会稳定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波动,从而减少饥饿信号。低热量饮食可能提高瘦素敏感性,抑制食欲。
3.食物成分选择: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的食物能够增加饱腹感。这些食物消化速度较慢,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即便到了晚餐时间仍不感到饥饿。
4.饮食习惯改变:在减肥过程中,养成了规律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按时吃早餐和午餐,可能会减少非正餐时段的饥饿感。
5.心理因素:在减肥期间,心理预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可能导致对饥饿感的忽视或控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因为专注于其他活动而忘记饥饿感。
结合以上原因,在减肥过程中感受到晚餐时间不饿是一种常见现象。这表明身体对新的饮食模式产生了适应。不过,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仍然很重要,以确保必要的营养素不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