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性质:
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婴幼儿,多数为先天性。
肉痣则是一种由皮肤色素细胞或周围组织增生引起的良性皮肤病变,属于后天性病变。
2.成因:
血管瘤主要由于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造成,其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和基因突变可能相关。
肉痣则多与局部色素细胞分布不均有关,可能受到遗传、日晒以及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外观:
血管瘤通常呈鲜红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有时会隆起于皮肤表面,也可能位于皮肤深层。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血管瘤可能逐渐缩小甚至消退。
肉痣通常呈棕色、黑色或肤色,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是隆起的,表面可能有毛发生长,不会自行消退。
4.好发部位:
血管瘤多见于面部、头部和颈部,也可能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
肉痣几乎可以出现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背部、胸部以及四肢较为常见。
5.对健康的影响:
血管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如果体积较大或位于重要器官附近,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功能障碍,比如视力受损、呼吸问题等。
肉痣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恶变,如演变为黑色素瘤,需警惕其快速增大、颜色改变或表面破溃。
6.治疗方式:
血管瘤通常无需治疗,尤其是婴幼儿的浅表性血管瘤。但如有美观需求或并发症,可选择药物、激光或手术切除。
肉痣若无异常表现,一般也无需治疗。如有恶变风险或影响美观,可通过手术切除。
血管瘤和肉痣虽有相似之处,但属于不同类型的病变,如发现皮肤异常,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并进行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