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皮肤和毛细血管损伤
拔罐通过负压使皮肤和毛细血管受到牵拉,部分人可能会因皮肤敏感或操作力度过大而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其表现为皮肤淤青或瘀斑,几天后疼痛可能随着局部炎症反应加重。
2.肌肉紧张或疲劳
拔罐过程中,负压作用力可能刺激局部肌肉,导致轻微的肌纤维损伤或应激性痉挛。尤其是长期姿势不良或肌肉紧张者,更容易在拔罐后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在拔罐48小时后开始显现。
3.神经末梢刺激
拔罐时强大的吸附力可能对皮肤下的浅表神经末梢产生短暂性机械刺激。部分敏感体质的人可能会因此感到疼痛,这种情况通常较轻微且无需特殊处理。
4.个体差异及慢性病影响
一些患有慢性病如颈椎病、肩周炎或腰椎间盘突出等的人群,可能因拔罐动作牵涉到相关区域的深层组织而引发不适。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感知度也存在差异,可能放大了轻微的不适感。
5.拔罐手法或消毒不当
如果拔罐时间过长、负压过大或者使用不适合的拔罐器具,也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受损。另外,消毒不充分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导致红肿、疼痛甚至炎症反应。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几天内缓解,但如果伴有持续加重的症状,比如剧烈疼痛、红肿热痛明显、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皮肤感染或其他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