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控制血压
遵循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值提供给医生参考。
减少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有助于降低血压。
2.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适当减重可缓解血压负担。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而过量饮酒会影响降压药物效果,应避免这些不良行为。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保证规律睡眠:缺乏睡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3.针对性处理头晕和脑鸣
排查耳科疾病:耳部器官问题,如美尼尔病、听神经瘤等,也会导致脑鸣,需排除耳部病因。
改善供血不足:头晕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或胞磷胆碱。
缓解焦虑:精神紧张可能加重脑鸣,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
4.定期复查
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血压、心电图、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如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脑血管状态,如进行头颈部多普勒超声或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和脑鸣是血管健康出现问题的警示信号,及时规范治疗不仅能缓解不适,还能预防严重并发症如中风和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