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控制出血:在脑干出血后,首先需要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评估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血压药物来控制高血压,降低进一步出血风险。
2.减轻颅内压:脑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使用药物如甘露醇或呋塞米(利尿剂)帮助减少脑水肿,从而减轻颅内压。同时,应保持头部抬高约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和降低颅内压。
3.支持性治疗: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措施包括确保合适的氧气供应,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以及纠正任何电解质不平衡。机械通气可能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严重昏迷的情况下。
4.手术干预:在某些情况下,若出血量大且导致结构性脑损伤,可考虑进行手术清除血肿。不过,由于脑干区域非常敏感,手术风险较高,需权衡利弊。
5.呕吐处理:呕吐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或直接刺激引起。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同时监测和防止误吸。
及时识别和处理脑干出血后的症状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措施应根据出血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