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肠壁发炎,造成分泌物增多和出血。数据显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北美,大约每10万人中有200-300人受到该病影响。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导致分泌物增加和出血。急性肠道感染通常伴随腹痛、腹泻以及其他全身症状。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7亿例腹泻病例,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肠道感染引起。
3.痔疮:直肠和肛门周围静脉的肿胀,即痔疮,也可能引发出血和黏液分泌。研究表明,痔疮在成人中的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相当比例可能会经历出血症状。
4.肠息肉或肿瘤:肠道内的良性息肉或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血性粘液样分泌物。这类情况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筛查数据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
5.肠易激综合征:虽然这种功能性肠病通常不会导致出血,但其特征性症状之一就是排便时出现黏液。大约10%到20%的人群患有IBS,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如果在排便时经常观察到透明胶状物伴有血丝,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留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相关症状,如体重下降或严重腹痛等,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