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发烧:感冒时,身体可能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发烧是机体用来对抗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种手段。在发烧过程中,人体温度升高,导致出汗,这是身体为了调节体温过高而采取的措施。夜间出汗是为了帮助身体散热,维持正常体温。
2.免疫系统活跃:感冒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白细胞释放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导致体温升高并引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这种过程可能导致肌肉疼痛和不适,因为炎症不仅仅局限于呼吸道,还可能扩散到全身肌肉和关节。
3.炎症因子:在感冒期间,细胞因子的释放会增加肌肉紧张度和敏感性,从而导致肌肉酸痛。这些因子在帮助抵御病原体的同时,也引起身体不适,包括肌肉酸痛。
4.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由于出汗增多,身体可能处于轻微脱水状态,同时电解质平衡也受到影响。这种状况会加剧肌肉的不适感并可能导致疲劳。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通常经过数天至一周就会改善。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水分对于缓解症状非常重要。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寻求医疗建议以排除其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