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与一般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肾性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肾脏疾病或肾动脉狭窄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而一般高血压通常是原发性的,即没有明确病因。

1.病因:一般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多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中,约有30%-45%可能患上这种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则由肾脏问题直接引起,占高血压患者比例约为5%-10%。

2.发病机制:一般高血压的机制复杂,可能涉及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等多方面因素。肾性高血压则主要由于肾动脉狭窄或肾实质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脏对血流灌注不足,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进而升高血压。

3.临床表现:一般高血压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肾性高血压则可能伴随肾功能异常症状,如水肿、夜尿增多等,并且通常在年轻时就可出现。

4.诊断:一般高血压通过测量血压诊断即可,而肾性高血压需进一步检查如肾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评估肾脏及其供血情况。

5.治疗:一般高血压多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肾性高血压则需处理潜在的肾脏疾病,可需要介入治疗,例如肾动脉成形术或手术干预。

识别肾性高血压和一般高血压关键在于了解病因和机制的不同,肾性高血压需要关注肾脏健康并进行专科诊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