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核心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指无法控制的、不想要的重复性念头,比如对污染、伤害等的极度担忧;强迫行为则是为了缓解这些念头而重复进行的特定动作,比如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这些症状虽然看似非理性,但患者通常意识到这些问题,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当症状严重时,强迫症可能对社会功能造成显著影响。例如,部分患者因频繁陷入强迫性行为而影响工作效率,或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尴尬,逐渐导致孤立无援的状态。
3.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包括焦虑症、抑郁症或失眠等。尤其是当患者认为自己无法摆脱症状时,可能出现自卑感、绝望,甚至有自我伤害的风险。但这并不是“疯”的表现,而是其他心理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
4.强迫症并非无药可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帮助患者认识到强迫思维的非理性,逐步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改善病情。家庭支持和适当运动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合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症状初期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程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