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控制幻觉、妄想和行为异常等主要症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等副作用较少,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抗抑郁药物可缓解因情绪低落引起的精神病症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和帕罗西汀常被应用,其耐受性相对较好。
必要时结合镇静药物如劳拉西泮,可帮助控制严重焦虑或睡眠障碍。
老年患者对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同时监控可能的副反应,例如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和认知功能减退。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减轻焦虑与抑郁情绪。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缓解患者因孤独和无助感引发的精神病症状。
3.社会支持和环境调整:
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刺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以降低孤独感。
针对失智相关的精神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应特别注意日常看护和认知训练。
4.综合管理: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躯体健康状况。例如,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等基础疾病可能加重精神病症状。
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滥用药物和自行停药,以防病情复发或恶化。
老年人精神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精神科医师、全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护理人员,共同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