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节律影响
人体的昼夜节律控制着清醒与疲倦状态。通常在下午1点至3点之间,体温和血糖水平都会有所降低,导致精神状态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午进餐后,身体需要更多血液集中于胃肠道消化,脑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也可能加重困倦感。
2.睡眠质量不足
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果存在入睡困难、半夜频繁醒来或早醒等问题,会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结构紊乱,削弱日间精力储备,特别是下午容易感到疲劳。
3.饮食因素
午餐中摄入过多高糖分或高脂肪食物会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又迅速下降,容易引发瞌睡。同时,缺乏富含纤维素、蛋白质或维生素B族的均衡膳食也可能造成能量供应不足。
4.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伏案工作或学习,可能减缓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使大脑供氧不足,容易产生疲倦感。
5.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高压状态的个体可能会感到持续性疲乏,这种状态在下午可能更为明显。
6.潜在疾病
如果下午困倦疲乏伴随其他症状,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慌气短等,可能提示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健康问题。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优质睡眠;注意均衡营养,避免午餐后立即久坐;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比如散步,来改善血液循环。如果上述方法无明显改善,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