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时间的保证
成年人每天需要7至9小时的充足睡眠,以满足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需求。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早晨醒来后疲倦感明显。可以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按时入睡和起床。
2.睡眠环境的调整
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例如保持卧室光线昏暗、温度适宜(建议18-22摄氏度)、安静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特别是睡前减少蓝光刺激,有利于褪黑素分泌,从而促进深度睡眠。
3.饮食习惯的改善
不健康的饮食可能影响睡眠状态。例如,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高糖食物。睡前吃得过饱会加重胃肠负担,可能干扰深度睡眠。建议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提前两小时结束进食。
4.运动对睡眠的帮助
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够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临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反而影响入睡。
5.心理压力的调适
持续的心理压力或焦虑可能引发失眠或浅眠,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练习或者记录日记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
6.早晨清醒措施
起床后及时拉开窗帘或打开灯光,让自然光或强光刺激生物钟启动。同时,喝一杯温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也可适当做些伸展运动,帮助身体进入活动状态。
7.考虑存在潜在疾病
如果上述调整无法缓解,可能涉及慢性疾病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情况需通过医疗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多数情况下早晨难以醒来的问题会得到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尽快就医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