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通常建议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
更换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因床具不适导致的浅睡眠或频繁醒来。
睡前关闭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蓝光抑制褪黑素的效果可达50%以上。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尽量固定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减少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睡眠质量下降。
控制午休时间,建议午睡不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深睡眠比例。
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这些会引发神经系统兴奋,影响快速眼动期的稳定性。
3.缓解精神压力
适当参加瑜伽、冥想等放松训练,帮助降低皮质醇水平,从而改善睡眠结构。
寻求心理咨询,识别和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显示这些心理因素与多梦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在睡前写下烦恼事项,减少夜晚反复思考带来的梦境过度活跃现象。
4.药物及专业干预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可以显著延长深睡眠阶段并减少多梦现象。
对于存在明显睡眠障碍或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如果多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可考虑认知行为疗法或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
多梦并非严重疾病,但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白天的工作效率。如果症状长期存在,应及时寻求医学帮助,找出潜在原因并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