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光线昏暗或完全黑暗。睡眠时光照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生物钟的重要激素。
将室温保持在适宜范围,通常建议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这有助于促进深层睡眠。
减少噪音干扰。必要时可使用耳塞或白噪声机器来屏蔽杂音。
2.放松身心
进行呼吸练习,如“4-7-8”法:用4秒吸气,屏住呼吸7秒,然后用8秒缓慢呼气。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焦虑,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
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从脚趾到头顶依次收缩和放松各个部位的肌肉,以减轻肌肉紧张。
睡前避免思考复杂问题或接触带有刺激性的内容,例如手机中的社交媒体信息或工作任务。
3.控制生物钟
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周末也应尽量保持一致,以帮助稳定生物钟。
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尼古丁,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入睡时间延长。
建议在傍晚停止剧烈运动,但日间适量运动有助于夜晚更快入睡。
4.辅助技巧
睡前泡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脚,这可以通过升高体温并迅速降温的过程诱导困意。
喝一杯温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可能对睡眠起到一定帮助,但效果因人而异。
如果翻来覆去超过20分钟无法入睡,可以短暂离开卧室,做一些平静的活动,比如阅读,直到感到困倦再回床上休息。
长期失眠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需进一步改善睡眠,可就医评估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