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小型水泡:拔火罐后形成的小水泡通常直径较小,内部液体为组织渗出液。这些水泡对皮肤屏障影响较小,可以自行吸收消退。保持局部干净、干燥即可。
2.大型水泡:如果水泡较大,内部液体积聚明显,导致局部紧绷或疼痛,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可以进行排液处理。使用消毒后的针具轻轻刺破水泡边缘,排出液体后涂抹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患处。
3.感染风险:若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或液体变浑浊,有感染可能,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损伤。
4.预防措施:拔火罐时注意操作时间和力度,避免长时间负压作用,减少水泡形成概率。对于敏感肌肤人群,可适当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
拔火罐后水泡的处理需要谨慎,尤其在面临感染风险时,应优先考虑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