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如何处理布孔

2025-03-1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在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处理布孔是一个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恢复质量。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

1.布孔位置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情况和肿瘤的位置,合理选择布孔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标准的布孔方式是在脐部及其周围布置几个操作孔,以便于器械的进入和操作。

一般来说,会选择1个主操作孔和3-4个辅助操作孔,主操作孔通常放置在脐部,而辅助操作孔则根据需要布置在左下腹、右下腹及耻骨联合上方。

2.布孔大小和顺序:

孔径通常为5毫米或10毫米,视所用腔镜器械的规格而定。较小的孔径能够减少术后的疼痛和伤口愈合时间。

布孔的顺序一般是先放置观察孔,通过观察孔引导其他操作孔的放置,以保证最佳的操作视野和空间。

3.布孔的固定与密封:

确保布孔处皮肤与套管之间的气密性非常重要,以维持腹腔内的气体压力和手术视野的稳定。通常使用硅胶套管或气囊套管进行固定。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时检查布孔处的气密性,以防止气体外漏造成腹腔镜视野不清。

4.布孔的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应仔细缝合布孔切口,以促进愈合并减少感染风险。常用可吸收缝线以避免拆线过程。

术后注意观察布孔处有无渗血、红肿以及感染迹象,并给予相应处理。

正确处理布孔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实现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