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ESD是一种用于早期肿瘤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内镜方式切除病变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病理报告会评估切除标本涉及的组织层次,包括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等。
2.在直肠解剖结构中,粘膜肌层位于粘膜层与黏膜下层之间。此层的存在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标志之一。如果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粘膜肌消失,可能提示切除范围涉及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比如侵犯到了黏膜下层或更深的位置。
3.肿瘤浸润至粘膜下层或更深层次时,有可能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这可能会改变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包括考虑补充化疗或进一步手术等。
4.术后病理结果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如肿瘤分化程度、切缘情况等,共同评估是否需要追加治疗以及预后如何。
术后病理结果对于指导下一步治疗非常重要,应密切与临床医师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