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功能性腹痛
常见于儿童,约10%-20%的学龄儿童曾有类似经历。
多与情绪紧张、压力、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如学校考试、家庭矛盾等。
疼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发热、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
2.感染性因素
胃肠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包括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可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表现。
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间歇性腹痛,有时还会出现食欲异常或消瘦。
3.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便秘:大约30%的学龄期儿童会因排便不畅引发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并伴有大便干结或排便困难。
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或含乳制品后易引发腹胀、腹泻及腹痛现象。
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胃酸刺激可导致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反酸、恶心。
4.其他系统性疾病
尿路感染:常表现为下腹痛,同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或尿痛。
过敏性紫癜:一种免疫相关疾病,可伴有腹痛、皮肤紫癜及关节疼痛,需注意是否有皮肤异常。
肿瘤或器质性病变: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在长期不明原因的疼痛中也须排除可能性。
5.心理因素
一些儿童的腹痛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疼痛的时间、部位、诱因及伴随症状。如果腹痛持续存在,或出现发热、呕吐、体重减轻、血便等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