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当情志不畅或长期压力过大时,会导致肝气郁结。因而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月经不调。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明显等。
2.脾虚血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气血。若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则容易引起脾虚,使气血生化不足,从而导致月经量少、色淡,有时伴有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3.肾气不足:肾藏精,主生殖,与月经密切相关。先天不足、久病损伤或过度劳累可致肾气亏虚,表现为月经不调,同时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4.血瘀:由于寒邪凝滞、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经常出现经行不畅、月经疼痛等。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中医强调需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症候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案,以恢复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达到调整月经的目的。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对预防月经不调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