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发病机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酒精滥用等原因导致股骨头内小血管受损,血液循环受阻,最终引起骨细胞死亡。
2.患病率: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年发病率估计为每10万人约5至20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大多数患者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
3.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通常会感到髋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甚至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
4.诊断手段:可通过X光片、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MRI能够更早地发现病变,是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5.治疗方法:治疗方式视病情轻重而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等。早期干预有助于减缓病程,加速恢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确实较为严重,需要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