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原因
肌酐升高常见于输尿管结石导致的尿路梗阻,从而引起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X线)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是否造成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
2.解除梗阻
如果结石较小(一般小于5-6毫米),可以先尝试药物保守治疗,包括服用扩张输尿管平滑肌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和多饮水,促进结石自行排出。
若结石较大(通常超过6毫米),或出现明显的肾积水和感染,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严重梗阻时,还可能需紧急放置输尿管支架或肾造瘘引流,以迅速恢复尿液引流。
3.监测和保护肾功能
需要定期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功能指标,评估是否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解除梗阻后,大多数情况下肌酐可逐步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梗阻已经引起不可逆的肾损伤,可能会存在剩余的肾功能不足。
4.控制并发症
如果伴随感染,应立即启动抗菌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如果合并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需要进行相应处理,包括限制钾摄入、使用降钾药物甚至透析。
5.预防再次发生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分析结石成分和尿液中的代谢异常,以便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例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过量摄入草酸盐或嘌呤类食物。
对于输尿管结石伴肌酐偏高的患者,早期识别和及时诊疗至关重要,以减少肾功能不可逆损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