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4至6小时检查一次引流管是否有扭曲、打折或受压。引流不畅可能导致尿液反流,增加感染风险。
确保引流袋位置低于造瘘口,利用重力帮助尿液排出,避免尿液倒流。
2.注意局部清洁与防护:
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尤其是在更换敷料时,避免污物进入伤口。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造瘘口,更换频率通常为每日一次或根据污染程度调整,确保敷料干燥、清洁。
遇到分泌物增多或出现异味,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给医生。
3.观察与记录:
每日记录尿量、尿液颜色和性状。正常尿液应为透明或淡黄色,如出现血性、浑浊或异常气味需警惕感染或其他问题。
注意是否有疼痛、红肿、分泌物改变等感染迹象,并及时处理。
4.防止引流管脱落:
使用胶布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因活动或牵拉导致导管滑脱。
避免剧烈运动或提拉重物,以减少对造瘘口的刺激和损伤。
5.定期引流系统更换:
引流袋通常每7天更换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生活细节管理:
饮食上建议多饮水,每日摄入2000至3000毫升液体(非禁忌情况下),以促进尿液稀释,减少结石形成和感染风险。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造瘘口或引流管。
护理过程中应始终关注感染预防和引流通畅问题,定期复查以评估造瘘口及引流管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