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
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hiae):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猪等动物体内。
感染途径:人类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最常见的是皮肤破损处如擦伤、割伤等部位。
2.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皮肤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瘙痒感。
全身症状: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有时还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3.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职业背景、接触史及典型皮肤表现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细菌培养、PCR检测等方法确认病原体。
4.治疗: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对于过敏者可使用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
支持治疗:包括休息、对症处理,如消炎、镇痛等。
5.预防:
职业防护:从事相关职业人员应佩戴手套、穿防护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产品。
个人卫生:注意清洁伤口,及时处理皮肤破损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丹毒丝菌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良好的职业防护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效预防的疾病。一旦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