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作用机制:抗组胺药通过阻断体内的组胺受体来减轻过敏症状,如瘙痒、打喷嚏和流鼻涕。
2.常见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这些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和氯苯那敏(扑尔伪麻黄碱)起效快,但可能导致嗜睡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非索非那定。这些药物具有较少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更适合日常使用。
3.起效时间:大多数抗组胺药在服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开始起效,疗效可持续24小时。
4.剂型选择:抗组胺药有多种剂型,包括口服片剂、液态制剂及局部用药(如滴眼液),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剂型。
虽然抗组胺药通常对过敏症状有效,但某些特定类型的过敏反应,如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长期使用抗组胺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抗组胺药可以快速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但具体用药选择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